前些天佳君傳給我一個mail,是關於竹北某家托嬰中心的一個令人難過的意外。
這件事,這幾天的新聞已經播出,這裡就不說了。
只是,我想說的是關於托嬰中心的存在意義問題。
我家的惟惟,也是個被托嬰中心照顧的孩子。當初決定讓她到托嬰中心去時,身邊的所有人都在反對,甚至口氣不怎麼好的告誡(或警告)我們;「如果出事就不要後悔!」可見,一般人對於托嬰中心的接受度還是低得可以。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我們還要讓惟惟去托嬰中心?先看看下面這篇我當初在bbh寫的日記吧!
離開阿榮舅媽家後,我們選擇了離家很近的托嬰中心作為惟惟下一個落腳處。
其實,在這之前我們就不斷的就家庭褓母和托嬰中心之間做比較,我們的父母、親戚都以擔心甚至是恐嚇的語氣要我們不要把惟惟送到托嬰中心,也說「大人自己累一點有什麼關係!給舅媽帶不是帶得很好嗎?」唉~~這當中的苦衷我可以對嘉義的爸爸媽媽說,但是阿榮那邊的媽媽、姊姊們就真的怎樣都無法開口,畢竟是阿榮媽媽的弟弟,他們對惟惟的照顧與反應,這部分有些話、有些事,還真的只能往肚裡吞。托嬰中心是目前看來最好的選擇了,因為若是在竹北繼續找個家庭褓母,那還不如繼續給阿榮舅媽帶。因此,從年後回竹北,我們就積極的到托嬰中心去預約參觀。
因為竹北這裡遷入了許多和我們相近年齡的年輕父母,所以這兩三年托嬰中心一家接著一家開,離我家大概500公尺左右就有一家,但因為空間實在太小,所以不在我們考慮之列。後來在網路上搜尋到凱摩、雅比斯這兩家,其中前者在BBH上的相關討論很多,但有則關於凱摩在前年發生的事件實在令人擔心,再加上收的人數超過50人,即使他們的裝潢美輪美奐、設備嶄新,我們實在不敢讓惟惟去冒險,因此作罷。而另一家雅比斯,相對人數上少凱摩許多,而經營者夫婦的理念又讓從事教育事業的我頗能認同,側面觀察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溫暖的(另一家就讓我覺得他們把孩子當財主),所以和阿榮討論再討論、猶豫再猶豫,就在上星期五去給惟惟註冊了。從此,惟惟成為雅比斯的孩子!
這真的是件大事,回顧起來(這篇日記是一個星期後追記的)我對自己的事情都沒有考慮得這麼久、這麼廣。畢竟,惟惟是我和阿榮的寶,要是我們的選擇讓她辛苦,真正痛苦難過的除了惟惟,其實還是我們自己。雖然,轉換環境與照顧者會讓惟惟花些時間重新適應,但我想這對我們一家未來的生活一定是好的!一定是這樣的!
這是我們當初的理由。
但是那位已經走了的維維的父母他們的理由會是什麼呢?
而他們的理由會不會就是讓竹北這麼多家托嬰中心存在的原因之一呢?
幾個星期前去接惟惟,看見某大樓一樓的店面掛起了一條紅布條,就是那種預告這裡即將要開店,請大家期待的那種紅布條。等紅燈時細看了一下,發現又是另一家新的托嬰中心要開張。「真的這麼好賺嗎?」是我當時的第一個想法,其實到現在我也還是這麼想。
竹北這個地方很特別,看了不知道是天下還是遠見的調查,說這裡是全台灣少數幾個生育率呈現正成長的地區。其實,如果你有空到這裡的街廓走走,這立刻能夠驗證這項報導的真實性。去年懷孕時,每天和老公散步,每回出門至少都會碰到和我們一樣挺著大肚子,手牽著手在傍晚時分散步的年輕夫妻。現在,推著惟惟出門散步,看到同樣推著嬰兒車的組合就更多了。這,相信也是托嬰中心如竹筍般出現的原因之一。
其次,由此往南有一個就業人口高度集中的科學園區,再往南還有另外一個新的,而往北則另外有一個工業園區,而在這些園區工作的先生小姐們,其原生地是新竹的比例有多少?相信必定有極高的比例都是由全台灣各地移入的外地人士。而這些年輕的外地人士生了小孩要由誰來照顧呢?太太辭職在家顧小孩?可能不容易吧!因為現在的物價水準和人們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追求,逼得讓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因此,保母這行業在竹北變成是一個超級夯的行業。
今天下午在樓梯間和大樓一個從事家庭保母的鄰居聊天,她告訴我一個訊息,說是在靠近高鐵一帶(六家附近)的媽媽,都要在確定懷孕之初就要趕快找好並預約好保母,否則等到小孩出世了就根本找不到了。在我家這一區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她說她自己之前帶兩個小孩,一個大了去念幼稚園的幼幼班,前一天才剛走,後一天保母協會的介紹電話就來了。這麼的搶手,都顯示保母這行在這個地區的缺乏。(台灣各地有照的保母趕快搬到竹北來!)
再來就是關於選擇托嬰中心的決定。
如果做一張列表,把家庭保母和托嬰中心並列比較,孰優孰劣?這沒有標準答案的,我想。
因為每個家庭考量的角度都不會一樣,有的人擔心托嬰中心集體照護可能會發生的疾病感染問題,所以選擇了家庭保母;有的人擔心家庭保母個人性格與專業問題,所以選擇了托嬰中心。思慮的這個那個一定還有很多很多,而引發這些的很多很多,一定都會有一個叫做「無奈」的理由。沒錯!大家都是因為無奈才會選擇托嬰中心或家庭保母,而一旦選擇了,只能說服自己去「相信」所託付的照顧者,只是這種的「相信」,其實是一種空虛的信心……。
有時,想著想著會有一股莫名的悲哀浮起。看著許許多多的家長每天這樣來回接送自己的寶貝(遺憾的,我也是其中一員),必定都是不斷的說服自己要相信別人會好好的疼愛自己的寶貝才來的吧?這樣虛弱的信心,要一直到親眼親手見到自己的寶貝被保母抱出來,才能著實的落地,然後,再開始另一個虛浮的一天。
如果大家都可以三代同堂,這樣的問題是否會被解決?
這是不是也意味著,在我們周遭的托嬰中心越多,有心理壓力的家長也就會更多?
留言列表